链轮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链轮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警惕土地流转非粮化

发布时间:2020-08-13 09:01:17 阅读: 来源:链轮厂家

中国新一轮土地改革中推行的土地流转正在改变传统的农业格局,但大多数土地流转后却都被种上了经济作物,粮食无人愿种,导致新的问题出现。

近日,在全国农业第一大省山东的《土地流转规模经验情况调查研究报告》中,暴露出改革中这一新的矛盾。根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数据,截至目前,山东全省土地流转规模已达1808万亩,占全省耕地的19.56%。土地流转“非粮化”现象比较普遍,土地流转前粮食的种植比例是70%以上,流转后下降到30%左右。2013年度,全省流转土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比例仅有31.9%。

眼下,中国正在全面推行一场新“土改”。这一改革的本意是因为全国农业生产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,每户三五亩、且粮价又低,多数农民宁愿让土地撂荒也要进城打工,即使有人耕地,也多为“老弱妇孺”,粮食产量、效率普遍低下。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,各级政府力推土地流转集中,以求实现土地的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现代化生产。

土地流转集中诞生了无数的“新型农民”—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主、合作社社长以及农业龙头企业。他们手中的耕地少则上百亩、多则数万亩;他们的投资少则数十万,多则上亿元。可出乎政府预料的是,大多数“新型农民”流转土地后仍然放弃了种粮。

中国第一家获得工商登记的土地合作社社长张凯华反映,三千多亩耕地集中种植需要大量农业机械和雇工,如果流转的土地继续种粮,不仅无法赚钱、维持运营,还可能会陷入亏损。为了保证投资收益,合作社只能选择种植花椒、板栗、核桃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。

与张凯华有着相同观点的并非少数。究其原因,为了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,近年来各地流转费用持续高升,每亩土地流转成本已高达一千元左右,相当于农户每亩耕地每年的种粮所得。显然,如果支付了高额流转成本的“新型农民”继续种粮,基本无利可图。而选择种植蔬菜每亩收入可达三五万元,如果种植蓝莓、烟叶等高附加值作物收入更高。

记者走访的安徽、黑龙江、湖北、浙江等省市土地改革试点地区,各地在土地流转改革中均存在普遍的“非粮化”现象。

以前,农民嫌钱少、无人愿种,危及粮食安全;如今,“新型农民”则为了追逐高利、追求投资回报,仍然回避种粮。新“土改”非但没能如政府所愿,反而耕地流转的越多,危机就越发严重。根据农业部统计,截至2013年底,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3.4亿亩,是2008年底的3.1倍,流转比例已达26%。

如果说过去多数农民因不掌握种植经济作物的技术、只能种粮的话,如今“新型农民”有资金有技术,只有极少数选择种粮。如果说“土改”前中国农业模式尚能维持粮食产量十年连增,若像山东一样流转后仅有3成种粮的现象不改变的话,对粮食供应势必形成挑战。

一般来说,某种商品如果供大于求,价格会下降;如果大量生产者转行、供不应求,市场价格则会上升。中国果蔬市场一直遵循这一规律,但由于粮食涉及国家安全,政府一直压抑着粮价,使之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。

尽管国家给予财政补贴,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如人意—不仅粮补发放金额少、只有每亩200元左右,且发放对象不够精准,常常是改种经济作物者仍有补贴,真正流转土地种粮者反而得不到。

目前,土地改革刚刚开始、流转只占耕地总面积的26%,政府应及时调整、出台相应政策,利用多种经济杠杆激发“新型农民”规模化、机械化、现代化种粮的积极性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。否则,一旦多数耕地被流转、普遍出现“非粮化”现象,政府再要引导纠正,就要耗费巨大的代价。

pos机安装图解

申请pos机

申请pos机

办pos机